2019年1月3日-4日,集美音、美文、美樂于一體的《聽見美·濮哥讀美文朗誦會》即將再次登陸北京保利劇院,濮存昕、袁泉、黃宏、宋佳、吳京安等朗誦藝術家、主持人白巖松及器樂演奏家吳玉霞、白慧謙將分別登場,保利劇院官網blpw.polyt.cn或閱讀原文可以選座購票。
在上一期中,我們與大家共同分享了黃宏老師的故事:《聽見美 | 黃宏:在“潤物細無聲”中創造藝術》。這一次,讓我們一起走進琵琶演奏家吳玉霞的藝術世界,傾聽她對藝術的感悟。
作為國內頗有知名度和號召力的琵琶演奏家,吳玉霞的頭銜頗多: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副會長、全國政協會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三八紅旗手……她的《情系長白山》《吳玉霞琵琶琴韻》《玉鳴東方》等作品流傳甚廣,頗受廣大樂迷的喜愛。 為四根弦,較了四十年的勁 吳玉霞自幼學習琵琶,先后就讀于北京舞蹈學院音樂班、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北京大學藝術學系,分別從師于劉德海、李光華等琵琶名家。在吳玉霞非凡的成就背后,凝聚了她在成長中堅持不懈的付出和努力。
吳玉霞曾在采訪中說起自己學習琵琶的經歷,她一直認為自己能走上藝術的道路并進入專家行列,是上天的眷顧。她并沒有出生在藝術世家,家里祖上幾輩都沒有人從事與藝術相關的工作,父母也都是上海的普通工人,而且父親因常年患病,家里經濟條件很困難。
吳玉霞回憶起小時候在盧灣區少年宮學琴的經歷,“那時家里條件不好,買不起琴,白天在少年宮里練,晚上回去就抱著搓衣板練,老師還教了我們怎么在橡皮筋上練指法。”后來,吳玉霞考上了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少兒合唱樂隊,父親為獎勵她,把積攢了多年想買縫紉機的幾十元錢給她買了人生的第一把琵琶,而這把琵琶至今還被她珍藏著。
這段刻骨銘心的經歷也讓吳玉霞懂得,真正的音樂是從手指和心間流淌而出的,“如果我們不能用心、用情地去練琴,這樣的藝術教育是失敗的。 ”她說這也是她一直苦口婆心地勸導家長的原因,希望多培養孩子一些對音樂的興趣,而不是拔苗助長。吳玉霞很能體諒這些家長的心情,但很多家長都太重攀比,藝術教育最重要的還是培養一個人的耐心和毅力,“我每次跟他們說,為了這4根弦,我已經較勁了40多年了,現在每天還是要練琴。”
藝術是愛與美的凝聚
著名琵琶教育家李光華曾評價:“玉霞的演奏有時如水墨,愈暈愈淡,漸至無聲,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呈現出強烈的文化韻味,這點正是玉霞迥出于時輩而又為同齡人所不及之處。”
毫無痕跡的“炫技”正是吳玉霞所追求的境界,“中國音樂以詩情畫意讓很多人喜愛,但我在表達中更注重情感由內而外的形神統一,也就是所謂的‘技道合一’”。人到中年,吳玉霞對于藝術內涵的理解也更加地透徹,“我以詩樂合鳴感悟經典,常和朋友聊生活、悟真情,希望從‘姊妹’藝術中汲取養分。”她認為情感的體驗對一個藝術家的一生都至關重要。
除了技術的超然,她更追求情感的鏈接,在情技交融中把藝術匯成一體。吳玉霞一直這樣認為:藝術詮釋的是美和愛,藝術人是正能量的傳播者。人的個體成長是家庭給予的小愛,當你的學養逐年增長,走向更高更廣闊的舞臺,實際上你成長的背后有一個大家庭在支持你,這個大家庭就是國家。從小家到大家,每個人都置身其中,沐浴著陽光雨露成長,無法割裂。
吳玉霞與聽見美·濮哥讀美文朗誦會
2018年1月31日,【聽見美·濮哥讀美文朗誦會】首場線下演出時,吳玉霞與濮存昕聯袂帶來白居易長篇樂府詩《琵琶行》,呈現“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深情時刻,深深打動了每一位在場的觀眾。此后,【聽見美·濮哥讀美文朗誦會】的每一次演出,吳玉霞都有參與,為現場的觀眾帶來難忘的“美”的記憶。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去參加2019年1月3日-4日的北京站【聽見美·濮哥讀美文朗誦會】吧!在那里,感受她精湛的琵琶演奏技藝,看她用音樂引領聽眾步入忘我之地,尋她用樂曲為美文打造的空靈之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