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琴曲的挖掘整理、經典作品的改編移植、現代琴曲的創作出新,成公亮先生是三方面都取得豐碩成果的古琴大家。《文王操》、《桃源春曉》、《洞庭秋思》、《鳳翔千仞》、《袍修羅蘭》組曲等,或打譜、或創作,已成為琴曲經典。
成紅雨,古琴家,凱爾特豎琴家,"Paranojazz–Recoad"Studio的音編統籌者。生長于藝術世家,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古琴專業,師從其父古琴家成公亮教授,是成公亮先生畢生唯一正式親授培養的專業古琴家與傳承者。
獨家專訪:對話古琴家成紅雨
小編:《秋籟居琴課》作為一部古琴演奏的教本,是古琴迷們津津樂道的“寶典”。可否請您介紹一下《秋籟居琴課》的成書前后過程?
古琴家成紅雨:天津音樂學院的李鳳云老師邀請父親去給她的學生們做個古琴系列課程。父親和我商議,我覺得這個想法不錯,這些學生跟隨李鳳云老師學習多年,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音樂學院基礎課的知識結構,這會是最適合父親的教學受眾群體。也可把他在家給我上課的內容與方式與更多的學子們做個分享。
父親離寧去了天津兩次,期間父親告訴我,李鳳云老師與王建欣老師在生活上非常周到,上課非常順利,讓我一切放心。
課程以曲目為單元,一課一曲。這是集中主題的一種上課方式,比之給我在家上課時有相同也有差異。父親在家給我上專業課,我們會把曲目段落拆開,尤其是大的曲目更需如此,一次回課的內容可能是兩張A4紙左右的譜量。按音樂要求,從樂段到樂句,直至針對一個樂音過程的隱伏多變做放大鏡式的追尋與打磨。父親運用通感比喻的能力極強,更善于使用兄弟藝術門類作為他山之石,敲開心靈樂門,在書中我們往往能看到這些閃光片刻。
父親在天津音樂學院的課程屬于講座方式,不可能像給我那樣有充裕的時間精細講解(正式的專業課,一首中型曲目需要扎實上小半個學期)。但這種方式有另一個很大的好處,他為自己多年對音樂的思考做了一個整體梳理。
琴課結束后,由李老師安排參與課程的學生們做記錄與整理,最后再集結出版。《秋籟居琴課》詳實記錄了整個上課過程,信息量很大,很有專業價值。它與另一本著作《秋籟居琴話》的學術價值等量齊觀,是他在琴學琴樂生涯中遺留下來的精華。
2018年3月2日元宵節晚7點半,中山音樂堂即將上演“韻高千古 心曠神怡—中國古琴名家名曲系列之二:憶故人—紀念成公亮先生專場音樂會”。“樹樹秋聲,山山寒色”,“秋籟”之音即將奏響。 “成于樂”——傳統琴曲的挖掘整理、經典作品的改編移植、現代琴曲的創作出新,成公亮先生是三方面都取得豐碩成果的古琴大家。《文王操》、《桃源春曉》、《洞庭秋思》、《鳳翔千仞》、《袍修羅蘭》組曲等,或打譜、或創作,已成為琴曲經典。《秋籟居琴課》、《秋籟居琴話》、《秋籟居琴譜》更是古琴迷們津津樂道的“寶典”。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秋籟居琴課》是根據成公亮先生2010年在天津音樂學院講課的錄音整理而成。本場音樂會的陣容,均為“秋籟居琴課”的親歷者:邀請成先生,策劃、主持“琴課”傳授的天津音樂學院李鳳云教授,聆聽琴課、記錄整理的古琴學子。音樂會特別邀請了成公亮先生的女兒成紅雨、女婿海納(德國作曲家、鋼琴家),齊聚一堂,奏成曲,彈成樂,憶故人。
【演出信息】
2018年3月2日 元宵節 19:30 韻高千古 心曠神怡—中國古琴名家名曲系列之二 憶故人—紀念成公亮先生專場音樂會 古琴:李鳳云 成紅雨(成先生女兒)程鴻媛 石冰 白金 邱桐 簫/主持:王建欣 鋼琴:Rainer Granzin(成先生女婿) 曲目: 打譜曲目:文王操 孤竹君 桃源春曉 鳳翔千仞 創作曲目:水 見 識 移植、改編曲目:太陽 沉思的旋律 聽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