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靜下心來,仔細回憶一下跟父母相處過的每一天。 如果說在成人之前,我們與父母尚能夠朝夕相處,那么在十八歲出門遠行之后,這樣的日子便開始屈指可數了。 假如你今年25歲,與父母還有30年健在,每年可以抽出10天回家省親,那么,在日后漫長的人生路上,能夠與之共度的時間也不過區區不足一年。
而這也不過是最為理想的情況。 想到即將面臨的這樣一個現實,不知各位心中作何感觸。 曾經的我們,將“父母皆禍害”掛在口邊,為擺脫了親人的束縛沾沾自喜,而如今,卻不得不開始珍惜那幾乎習以為常的每分每秒。 當我們跨進家門,會和父母說些什么? 《老爸,開門》中,女兒與父親通過寥寥的幾次見面,便進行了一番關于人生觀的交流與轉變,冰釋了隱藏在心中許久的芥蒂——這是一出戲,將現代SOHO與傳統小院所代表著的兩種觀念的沖突與和解濃縮在了短短幾場對話中,而劇中人所代表著的角色與觀點,卻足以涵蓋如今都市生活中的不少人物。 一個現代職場上標準的“白骨精”,在對父親感情生活質疑的同時也承受著來自父親催婚的壓力,在一次次的探望中,改變了自己的成見,理解了父親與自己的選擇。 一個退休閑居在家的老教授,內心卻有著不亞于年輕人的激情與渴求。他是為女兒指點迷津的智者,卻也是一個期盼愛情的普通老者。 讀懂父母,讀懂自己——這是一件我們都試圖去做卻終究無從入手的人生課題,而《老爸,開門》便是一例參考——我們惟愿,令生活能夠較之劇中更為美滿,珍惜與父母相處的每時每刻。
|